鲁东大学生命科学产业研究院
行业人才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人才
兰州大学:张克山,动物疫病防控的领航者
发布时间:2023-10-20
浏览次数:112次

张克山是兰州大学动物医学与生物安全学院的知名校友,他在兽医学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张克山博士,1979年12月出生,河南信阳人,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他目前担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兰州大学动物医学与生物安全学院教授,中农威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国家现代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病毒防控岗位科学家。

  • 研究方向

1. 条件性敲除D1133L基因的重组非洲猪瘟病毒的构建及增殖特性:张克山教授团队构建了条件性敲除D1133L基因的重组非洲猪瘟病毒,研究其增殖特性,为非洲猪瘟病毒的致病机制和防控技术研发提供重要依据。

2. 非洲猪瘟病毒调控宿主免疫应答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了非洲猪瘟病毒调控宿主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为研发新型疫苗和防控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

3. 非洲猪瘟病毒感染致猪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的研究进展:分析了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对猪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提供了参考。

4. 阿瑞吡坦在体外对PAMs内非洲猪瘟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研究发现阿瑞吡坦能抑制非洲猪瘟病毒在猪原代肺泡巨噬细胞(PAMs)内的复制,为抗病毒药物研发提供了新思路。

5. 过表达非洲猪瘟病毒D1133L蛋白的MA-104细胞系建立及其初步应用:成功建立过表达D1133L蛋白的MA-104细胞系,为研究该基因功能及病毒-宿主相互作用提供了工具。

6. 灭活的羊口疮病毒抑制口蹄疫病毒在BHK-21细胞中的复制:发现灭活羊口疮病毒对口蹄疫病毒具有抑制作用,为开发新型抗口蹄疫病毒策略提供了线索。

7. β-雌二醇和孕酮促进非洲猪瘟病毒体外复制:研究了β-雌二醇和孕酮对非洲猪瘟病毒体外复制的影响,为理解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提供了新见解。

8. 非洲猪瘟病毒多基因家族抑制宿主天然免疫应答的功能及机制:揭示了非洲猪瘟病毒多基因家族在抑制宿主天然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机制,为疫苗研发和免疫调控提供了靶点。

9. 非洲猪瘟病毒解旋酶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综述了解旋酶在非洲猪瘟病毒复制中的作用,为抗病毒药物研发提供了结构基础。

  • 专利与获奖

张克山教授以第1或第2完成人获授权发明专利11项,获省部级奖励5项。

例如,其发明专利“化合物阿瑞吡坦在制备预防或治疗非洲猪瘟药物中的应用”在2022年获得授权。

  • 科研项目

1. 《条件性敲除D1133L基因的重组非洲猪瘟病毒的构建及增殖特性》,发表于《畜牧兽医学报》2023年第54卷第2期,该研究构建了条件性敲除D1133L基因的重组非洲猪瘟病毒,并研究了其增殖特性,为非洲猪瘟病毒的致病机制和防控技术研发提供了重要依据。

2. 《非洲猪瘟病毒调控宿主免疫应答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发表于《中国兽医科学》2023年第53卷第1期,综述了非洲猪瘟病毒调控宿主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为研发新型疫苗和防控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

3. 《非洲猪瘟病毒感染致猪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的研究进展》,发表于《中国兽医科学》2022年第52卷第10期,分析了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对猪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提供了参考。

4. 《阿瑞吡坦在体外对PAMs内非洲猪瘟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发表于《中国兽医科学》2022年第52卷第10期,研究发现阿瑞吡坦能抑制非洲猪瘟病毒在猪原代肺泡巨噬细胞(PAMs)内的复制,为抗病毒药物研发提供了新思路。

5. 《过表达非洲猪瘟病毒D1133L蛋白的MA-104细胞系建立及其初步应用》,发表于《畜牧兽医学报》2022年第53卷第6期,成功建立过表达D1133L蛋白的MA-104细胞系,为研究该基因功能及病毒-宿主相互作用提供了工具。

6. 《灭活的羊口疮病毒抑制口蹄疫病毒在BHK-21细胞中的复制》,发表于《中国兽医科学》2022年第52卷第4期,发现灭活羊口疮病毒对口蹄疫病毒具有抑制作用,为开发新型抗口蹄疫病毒策略提供了线索。

7. 《β-雌二醇和孕酮促进非洲猪瘟病毒体外复制》,发表于《畜牧兽医学报》2022年第53卷第7期,研究了β-雌二醇和孕酮对非洲猪瘟病毒体外复制的影响,为理解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提供了新见解。

8. 《非洲猪瘟病毒多基因家族抑制宿主天然免疫应答的功能及机制》,发表于《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22年第44卷第4期,揭示了非洲猪瘟病毒多基因家族在抑制宿主天然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机制,为疫苗研发和免疫调控提供了靶点。

9. 《非洲猪瘟病毒解旋酶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发表于《中国兽医科学》2021年第51卷第2期,综述了解旋酶在非洲猪瘟病毒复制中的作用,为抗病毒药物研发提供了结构基础。

张克山教授的这些学术论著涵盖了非洲猪瘟病毒、口蹄疫病毒等多种重大动物病毒的分子机制、免疫调控、诊断技术和防控策略等方面,体现了他在兽医病毒学领域的深入研究和重要贡献。

专利与成果转化

相关技术获授权发明专利30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主要参与研发的口蹄疫、塞内卡等高效疫苗和新型诊断技术获疫苗新兽药注册证书6项(其中一类新兽药证书1项)。

学术兼职

担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成果转化处负责人,并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交流,进行大会报告发言。

张克山教授在动物疫病防控领域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也为相关疾病的防控和疫苗研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