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革,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核心研究员,2022年入选“泰山学者”特聘专家,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合成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微生物制药领域国家级领军人才。
研究方向与学术贡献:
深耕微生物代谢工程与合成生物学领域,专注于通过重构微生物代谢网络实现高附加值生物活性物质的高效合成。其团队在抗肿瘤药物(如紫杉醇前体)、广谱抗生素(如达托霉素)的生物合成路径优化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关成果为药物绿色制造提供了创新性解决方案。
产业化突破:
技术革新:首创“模块化酶催化技术”,攻克传统微生物发酵效率低、成本高的行业难题,使阿维菌素、洛伐他汀等6种药物的生产成本降低32%-35%,获国家发明专利12项。该技术已授权齐鲁制药、鲁抗医药等龙头企业规模化应用,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超20亿元。
产业赋能:牵头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微生物药物绿色制造关键技术与产业化”,推动山东省生物医药产业年产值增长超50亿元,助力济南药谷获批“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成为黄河流域生物经济核心引擎。
标志性成果:
基因编辑系统突破:构建全球首个放线菌CRISPR-Cas9基因编辑工具,实现抗生素合成基因簇的精准调控,该成果获2022年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第一完成人),并入选“中国合成生物学十大进展”。
学术影响力:在《Nature Communications》《Metabolic Engineering》等国际顶刊发表论文27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7.694,研究成果被纳入《中国合成生物学发展路线图》核心章节,为行业技术迭代提供理论支撑。
行业引领:
主导制定《微生物药物发酵工艺质量控制标准》等3项行业标准,推动山东省生物制造产业竞争力跃居全国前三。担任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山东省生物医药产业联盟首席科学家,深度参与“十四五”生物经济战略规划,被誉为“产学研融合创新的标杆人物”。
王革以“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全链条创新模式,奠定了我国在微生物制药领域的国际竞争优势,其工作对突破国外技术垄断、保障重大疾病用药安全具有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