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东大学生命科学产业研究院
行业精英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精英
山东省产业技术研究行业精英——杜冠华
发布时间:2025-04-01
浏览次数:55次

杜冠华,男,1956年12月出生,山东滕州人,博士,中医药理学专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理学教授(二级,长聘)、博士研究生导师、药物研究院副院长、药理学系副主任,国家药物筛选中心主任、研究员、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杜冠华于1978年—1982年就读于山东医科大学药学院,毕业获得学士学位;1982年—1986年在山东滨州医学院药理教研室从事教学工作;1986年—1989年就读于同济医科大学,毕业获得医学硕士学位;1989年—1992年任山东滨州医学院药理教研室讲师,中药研究室副主任;1992年—1995年就读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获得博士学位;1995年—1998年在比利时列日大学做博士后,研究神经生物化学;1998年就职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 ;2022年6月11日任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院长。 主要从事药物发现、高通量药物筛选、神经和心脑血管药理学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人物经历

1956年12月,杜冠华出生于山东滕州。

1978年—1982年,就读于山东医科大学药学院,毕业获得学士学位。

1982年—1986年,在山东滨州医学院药理教研室从事教学工作。

1986年—1989年,就读于同济医科大学,毕业获得医学硕士学位。

1989年—1992年,任山东滨州医学院药理教研室讲师,中药研究室副主任。

1992年—1995年,就读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获得博士学位。

1995年—1998年,在比利时列日大学从事神经生物化学博士后研究。

1998年,就职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

2018年,入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

2019年11月16日,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2022年6月11日,任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院长。

主要成就

1.科研成就

(1)科研综述

杜冠华主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高通量药物筛选体系,包括中国国内第一个现代化样品库、系列高通量和高内涵药物筛选模型、药学科学数据共享库及生物芯片、生物信息和虚拟筛选等技术,并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基于建立的系列分子、细胞水平高通量药物筛选模型进行大规模药物筛选,发现了一批活性化合物。

以神经血管单元为靶点,研发抗脑缺血新药匹诺塞林,2009年获1.1类化药临床试验批件并转让企业,完成I期临床试验。根据多靶点策略设计筛选出调节中枢神经递质平衡的抗帕金森新药百可利,2011年获1.1类化药临床试验批件,进入临床研究。率先推进中国晶型药物研究,完成新(晶型)尼群地平临床前研究,2011年获临床试验批件。用于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丹酚酸A片2016年获1.2类化药临床试验批件。开发治疗脑缺血药“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已应用于临床。

(2)学术论著

截至2020年11月,杜冠华出版专著30余(册)部,发表论文800余篇。 据2023年2月烟台大学分子药理和药物评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网站显示,杜冠华在中国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文章200余篇,参加编写、主编著作《药学科学前沿与发展方向》《中国药学科学发展战略与新药研究开发》《神经药理学研究进展》等20余部。

(3)科研项目

据2023年2月烟台大学分子药理和药物评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网站显示,杜冠华主持完成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点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等科研项目20余项。

(4)申请专利

截至2020年11月,杜冠华申请国际国内专利70余项,获新药临床批件4个。

(5)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20年11月,杜冠华以第一完成人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奖励10余项。

人才培养

培养成果

截至2020年11月,杜冠华培养15名博士后、40余名博士和20余名硕士。

编制教材

截至2020年11月,杜冠华主编《实验药理学》和《晶型药物》2部研究生教材、《新药研究与评价概论》药学本科生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