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跃,济南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2009届校友,本科毕业于济南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博士就读于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师从长江学者、国家杰青杨振纲教授。毕业后,前往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陈彬教授课题组进行博士后研究,并在马萨诸塞州立大学医学院基因治疗中心跟随著名科学家高光坪教授从事基因治疗相关研究。
研究成果
一)遗传病和罕见病的基因治疗策略研究
张跃教授致力于开发针对遗传病和罕见病的基因治疗策略。这些疾病大多由基因突变引起,传统治疗方法效果有限,而基因治疗通过纠正或补偿缺陷基因,为这些疾病提供了潜在的根治方法。
1.基因编辑技术
张跃教授利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工具,直接修复或替换患者体内有缺陷的基因。这种方法具有高效性和特异性,能够精准地纠正基因突变。例如,在某些遗传性视网膜疾病中,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修复视网膜细胞中的突变基因,有望恢复患者的视力。
2.基因补偿策略
对于一些因基因缺失或功能丧失导致的疾病,张跃教授研究通过导入正常功能的基因来补偿缺陷基因。例如,在某些神经退行性疾病中,通过病毒载体将正常基因导入患者细胞,恢复细胞的正常功能。
(二)新型腺相关病毒(AAV)递送载体的开发
AAV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基因治疗的病毒载体,具有低免疫原性和高效基因传递的特点。张跃教授的研究重点是开发新型AAV载体,以提高基因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载体优化
张跃教授通过改造AAV的衣壳蛋白和启动子序列,提高载体的组织特异性和基因传递效率。例如,通过优化AAV载体的启动子,使其在特定细胞类型中高效表达治疗基因。
2.载体安全性评估
在开发新型AAV载体的同时,张跃教授还关注载体的安全性评估。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载体在体内的整合情况和潜在的免疫反应,确保基因治疗的安全性。
二、学术成就
(一)高质量论文发表
张跃教授在国际主流期刊上发表了多篇高质量论文,这些论文不仅展示了他在基因治疗领域的创新性研究成果,还为该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1.《Nature》系列期刊
张跃教授在《Nature》《Nature Neuroscience》等顶级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这些论文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例如,他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发表的关于神经发育的研究成果,揭示了转录因子在前脑发育中的重要作用。
2.《Cell》系列期刊
张跃教授在《Cell Research》《Cell Reports》等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进一步展示了他在基因治疗和细胞生物学领域的深入研究。这些论文不仅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还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二)创新性研究成果
张跃教授开发了一种新颖的基因治疗策略,即利用腺相关病毒(AAV)递送抑制性tRNA(suppressor tRNA)。通过在Huller综合征模型小鼠中进行实验,并结合多种高通量测序技术,验证了该策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Huller综合征模型小鼠实验
张跃教授在Huller综合征模型小鼠中验证了AAV递送抑制性tRNA的基因治疗策略。实验结果表明,这种策略能够有效纠正基因突变,恢复细胞的正常功能。
2.高通量测序技术应用
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张跃教授详细分析了基因治疗载体在体内的整合情况和表达水平。这些数据为评估基因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对基因治疗领域的贡献
张跃教授的研究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重要突破,还为基因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他的研究成果为遗传病和罕见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也为基因治疗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与母校的联系
张跃作为济南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杰出校友,曾受邀回到母校作学术报告,与在校师生分享他的研究经验和成果,激励学弟学妹们在科研道路上不断探索。
张跃凭借其扎实的专业基础、敏锐的科研洞察力以及不懈的努力,在基因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了该领域的优秀代表,也为母校赢得了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