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东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立足国家战略需求,深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依托学科交叉优势、科研平台资源及产学研协同机制,打造集科研攻关、技术转化、人才培养与文化传播于一体的综合性创新平台,为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与智力支持。
一、科研布局与核心领域
1. 省高校黄河流域协同创新中心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修复:利用环境DNA技术、遥感监测等手段,建立黄河流域水生生物图谱库及濒危物种数据库,支撑生态修复工程。
盐碱地与湿地治理:研发微生物修复技术及耐盐作物培育方案,应用于东营盐碱地改良等区域实践。
新污染物防控:构建抗生素、微塑料等污染物的检测与治理体系,保障流域水环境安全。
2. 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教融合共同体
作为发起单位,联合沿黄九省39所高校及企业成立“黄河流域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共同体”,推动生物制药技术转化与生态健康产业发展,如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生态友好型农业技术推广。
二、标志性科研成果
1. 入侵植物生态防控
侯玉平教授团队揭示美洲商陆等入侵植物的“植物—土壤反馈机制”,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应用于沿黄湿地修复工程,获山东省生态学会学术年会高度评价。
2. 特色资源开发与循环经济
西洋参连作障碍治理:研究生团队通过氮素形态调控研究优化种植技术,助力中药材产业绿色发展。
微藻固碳与高值化利用:邹宁教授团队开发微藻资源化技术,推动黄河流域碳中和与循环经济。
3. 生态监测技术创新
参与制定黄河流域水生态监测标准,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水质预警系统,实现污染源精准溯源。
三、社会服务与产业协同
1. 技术转化与区域合作
与张裕集团、绿叶生命科学集团共建“葡萄酒产业学院”“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学院”,推动酿酒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生物制药技术产业化。
提供“生态+农业”综合解决方案,如菏泽湿地生态旅游规划、盐碱地耐盐作物培育等。
2. 生态科普与文化传播
推出“图说黄河”AR音视频读本,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展示黄河生态、文化与战略,举办线下文化展,年均覆盖师生超5000人次,强化公众生态保护意识。
四、人才培养与国际合作
1. 学科交叉育人体系
设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专项研究生计划,联合中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开设实践课程,培养复合型生态治理人才。
2. 国际化协同创新
与意大利萨萨里大学合作“葡萄与葡萄酒工程”项目,引入欧洲河岸生态管理经验。
与美国布里奇波特大学共建环境DNA联合实验室,提升生物监测技术国际化水平。
五、近期动态与未来规划
2025年重点任务:启动“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联合山东省生态学会开展濒危物种栖息地修复试点。
长期愿景:建设黄河流域生态大数据平台,实现流域生态健康“一张图”管理,助力山东打造黄河流域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